CNC加工时表面质量出现缺陷的修复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根据具体的缺陷类型和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复方法:

表面划伤修复
打磨抛光:对于较浅的划伤,可使用砂纸或研磨膏进行手工打磨,然后再用抛光轮进行抛光,使表面恢复光滑。打磨时应注意力度均匀,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避免产生新的划痕。例如,在修复铝合金零件表面划伤时,可先用 800 目左右的砂纸进行初步打磨,再逐渐更换更高目数的砂纸,如 1200 目、1500 目等,最后使用抛光膏进行抛光。
化学镀或电镀:如果划伤较深,打磨抛光无法完全修复,可以采用化学镀或电镀的方法。先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洁和预处理,然后通过化学镀或电镀在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填补划伤部位,同时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例如,对于一些钢铁零件,可以采用镀硬铬的方法来修复划伤,镀铬层不仅能够填补划痕,还能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表面粗糙度超差修复
重新加工:如果表面粗糙度超差是由于加工参数设置不当或刀具磨损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过调整加工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或更换刀具,重新进行加工。在重新加工前,需要对零件进行装夹定位,确保加工精度。例如,在加工不锈钢零件时,如果发现表面粗糙度超差,可适当降低进给量、提高切削速度,并更换锋利的刀具,重新进行铣削加工。
珩磨或研磨:对于一些对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如发动机缸体、液压油缸等,可以采用珩磨或研磨的方法进行修复。珩磨是利用珩磨头对零件内孔或外圆表面进行磨削加工,通过调整珩磨头的转速、进给量和珩磨压力,使零件表面达到较高的粗糙度要求。研磨则是通过研磨剂和研磨工具对零件表面进行微量磨削,去除表面的微观不平度,提高表面质量。
表面烧伤修复
退火处理:如果零件表面因切削热产生烧伤,可采用退火处理的方法来消除烧伤层的内应力,改善组织性能。退火温度和时间根据零件的材料和烧伤程度来确定。例如,对于碳钢零件,一般可在 550 - 650℃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保温时间为 1 - 3 小时,然后随炉冷却。退火后再进行表面加工,去除烧伤层。
电火花加工:对于一些硬度较高、难以通过机械加工去除烧伤层的零件,可以采用电火花加工的方法。电火花加工是利用脉冲放电产生的高温熔化和汽化金属材料,通过控制放电参数,精确去除零件表面的烧伤层,同时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表面气孔或砂眼修复
焊接修补:对于较大的气孔或砂眼,可以采用焊接的方法进行修补。根据零件的材料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如对于铸铁零件,可采用铸铁焊条进行电弧焊;对于铝合金零件,可采用氩弧焊进行焊接。焊接前需要对气孔或砂眼进行清理,去除杂质和油污,然后进行焊接填充,最后对焊接部位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其与周围表面平整一致。
渗透补焊:对于一些微小的气孔或砂眼,可采用渗透补焊的方法。先将零件表面清洗干净,然后将渗透剂涂覆在表面,使渗透剂渗入气孔或砂眼中。再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使渗透剂固化,填补气孔或砂眼。最后对表面进行清理和抛光。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表面质量要求较高、不允许有明显焊接痕迹的零件。
表面变形修复
校直:对于因加工应力或热处理等原因引起的零件表面变形,可采用校直的方法进行修复。校直方法有机械校直、热校直和应力松驰校直等。机械校直是通过外力使零件产生反向变形,以达到校直的目的;热校直是将零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施加外力进行校直;应力松驰校直则是通过消除零件内部的应力来达到校直的效果。例如,对于一些轴类零件的弯曲变形,可以采用机械校直的方法,使用压力机或校直机对零件进行校直。
重新热处理:如果零件表面变形是由于热处理不当引起的,可以通过重新热处理来调整组织性能,消除变形。重新热处理的工艺参数需要根据零件的材料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一些淬火后变形较大的零件,可以采用回火后重新淬火的方法,严格控制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减少变形。